首页

郑州男奴

时间:2025-05-26 11:59:25 作者:中国-丹麦科研教育中心已培养千余名获得中丹双学位国际化人才 浏览量:32763

  中新网北京5月25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获悉,设在该校的中国-丹麦科研教育中心(中丹中心)/中丹学院,十余年来已培养1000余名获得中丹双学位的国际化人才,成为两国科教文化合作的一面旗帜。

“中丹绿色创新日”北京会场活动在北京怀柔的国科大中丹中心/中丹学院顺利举办。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中丹绿色创新日”近日在北京怀柔的国科大中丹中心/中丹学院和哥本哈根中国文化中心同步举行,国科大副校长王艳芬在哥本哈根会场开幕式上致辞时回顾中丹科教中心的发展历程,透露了国际化人才培养相关情况。她表示,围绕《中丹绿色联合工作方案(2023-2026)》,中丹双方将在环境、气候和绿色技术等领域深化合作,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随后,王艳芬代表国科大与丹麦清洁科技集群(CLEAN Denmark)签署合作备忘录。

  “中丹绿色创新日”北京会场活动包括中丹科技创新合作论坛、中丹绿色发展论坛和中丹青年交流论坛,两国专家学者以及青年学生分别分享在清洁能源等领域的合作成果与经验,围绕绿色政策与技术实践展开讨论,并举行2025大学创业世界杯启动仪式。

“中丹绿色创新日”北京会场,2025大学创业世界杯举行启动仪式。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据了解,中丹学院是由国科大与丹麦高等教育和科学部及丹麦8所大学共同发起创建的科教合作平台,旨在发展和加强中丹之间的教育合作,增加中丹两国学生及科研人员的交流互动。作为中国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丹学院承担着中丹中心的教育功能,致力培养拥有跨学科思维、具备创新意识、通晓国际规则、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与创业高端人才。

  国科大中丹学院院长王海燕接受媒体采访介绍说,中丹学院每年来自欧洲教授的规模稳定在200人次,提供水与环境、神经科学与神经影像学、公共管理与社会发展、创新管理、生命科学工程与信息学、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食品与健康等全日制英语授课的硕士项目,这些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旨在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并能为全球发展做出贡献的创新型人才。

“中丹绿色创新日”北京会场,国科大中丹学院院长王海燕为中丹科技创新合作论坛作总结。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她指出,下一步,中丹学院要面向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在全球面临重大挑战的能源、气候变化、生命健康等领域,加大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的力度,并进一步推动合作成果转化。

  2025年是中国与丹麦建交75周年以及两国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签订40周年,“中丹绿色创新日”活动在此背景下举行,既展示中丹科技合作成果,也为两国未来加强可持续发展等深度合作奠定基础。(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钓鱼台这场会议,众多国际组织负责人、商会会长都来了,谈了什么?

一段时间以来,国际社会面临的安全赤字愈发严重。究其根源,是因为个别西方大国长期以来从谋求自身所谓绝对安全的考虑出发,建立并扩张排他性安全机制,不断制造国际安全领域对立,对国际安全格局造成严重破坏。个别西方大国和北约追求绝对安全的代价是国际社会的普遍不安全。要走出安全困境,必须抛弃集团对抗、以邻为壑的旧思维。坚持天下为公、安危与共,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才能实现世界持久和平与安全。

东北三省一区携手“揽才”近5000岗位助就业

北京9月10日电 (梁晓辉 谢雁冰)反洗钱法修订草案10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二次审议。草案二审稿加大对各类新型洗钱风险的监测,提升反洗钱监测水平。

辽宁大学校长余淼杰:辽宁已形成“孔雀辽沈飞”的良好态势

青春版《牡丹亭》即将迎来第500场次的演出,白先勇也透露,“我们的第100场、第200场都在北京,北京有我们大量的观众,我们也会带着第500场在北京上演。”(完)

上海开展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

另一旁,去年秋收后一直闲置的旋耕机、拖拉机等在机修师傅的操作下即将焕发新的生机。维修人员在机械停机棚内对停放的几排机器进行机具检修、保养、维护,重点对拖拉机、旋耕机等农业机械易出现的技术故障进行检修,确保机械故障早发现、早排除,保障备耕农机具运行状态良好,春耕农机安全作业。

重压下的医学生频频崩溃,“规培”制度有解吗?

启动仪式上还举行了“河北区中医专科联盟”成立仪式,邀请名中医走进河北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构建“十五分钟中医药健康圈”。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